宋真宗「勵學篇」中曾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勉勵大家讀書。相信這句話很多人在求學期間一定都老師說過,但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話能有多少說服力,連我這個現今為人師表者都不禁懷疑。
不過,這趟回台灣的飛機上讀了一本書其中的一個章節,突然對這句話有所體會,想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本書是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1999年寫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兩年前就試著從頭到尾看完這本書,但一直缺乏動力,所以索性翻到最後一個章節,杜拉克把焦點從整體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的挑戰拉回到個人身上。他認為知識工作者應該要多花功夫在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上,以順應社會未來之變遷。
杜拉克點出每個人都必須思考幾個問題,例如,自身優勢、個人貢獻、承擔人際關係責任、及計畫個人的後半輩子。他提到大部分人在二十多歲時都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而音樂家、廚師、或者藝術工作者他們約在七、八歲時候便立定志向,至於工程師或醫師,他們大概在十五、六歲左右就決定自己未來想從事的工作;看到這兒令我不自覺的點頭同意書上的說法,因為我常對許多大學生對自己前途茫然這件事無法釋懷,但我都忘了自己也是到了26歲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
很多管理相關的書籍都把焦點放在處理組織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者組織本身架構及政策的探討,杜拉克特別用這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提出對自我管理的論調,但他說這樣的手段事實上是對人類行為進行革命,需要很多人在思考及行為模式上都變成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一般。
任何成功的組織都是由一批優秀人才組成,惟有不斷的思考、自省及身體力行,才能將個人的成就推上另一個巔峰,如果自我管理是必經之路,我想沒有人會拒絕嘗試。(原刊載於2005-2-26蕃薯藤運動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