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9/17)早晨我到台北市政府府廣場前參與「2005國際無車日」的活動。這個活動是起源於歐洲,由於各大城市車輛成長太快,空氣污染及噪音問題日益嚴重,使得居民的健康及生活品質下降。90年代英國、西班牙、冰島、及德國開始倡導城市不開車活動,希望藉此讓居民去思考汽機車過度使用,導致空氣及噪音污染問題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1998年9月22日,法國土地規劃及環境部門發起一項全國性運動 ”In Town, Without My Car!”,全法國有35個城市響應這項活動,城市居民也大力支持;而歐盟的委員會及公共環境董事會也意識到歐洲各國汽車過度使用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在經濟及政治上支援這項活動,順勢將每年的9月22日訂為「國際無車日」。
台北市首次響應國際無車日活動是在2002年9月22日,今年是第四年。先由市府前面對仁愛路的廣場往總統府的方向出發,一路騎到總統府前小南門圓環,再轉往愛國東路到華江橋與台北縣的車友們大會師。心想有警察開道,再加上交通管制,應該可以無憂無慮;但是當我騎過仁愛與敦化南路圓環時,感覺越來越不對,由於每個人的騎乘速度不同,例如有小朋友是以輔助輪騎乘,有人溜直排輪,甚至有人拿菜籃車拖著狗跟著走,車隊拖很長不打緊,幾條東西向主要道路都因為長時間交通管制而大塞車,沿路都可以感受到那些不耐煩汽機車駕駛們的怒意。
果然,到了萬華區西園路時,有一台小轎車為了趕時間正準備要強行通過,但被警察攔下來,這位駕駛便開始與警察對罵。說真的,我不怪這位生氣的駕駛,因為這個活動雖具美意,但確有瑕疵。除了車隊拖的過長造成台北市交通大亂之外,騎乘者安全的考量、及騎車基本知識的宣導都嫌不足。例如,騎乘路線中有兩段上下坡,其中一段上坡路線還蠻陡的,有一些小朋友或者體力較差的人會中途上不去被迫跳車,由於車道窄且自行車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造成撞車或摔車事件。
另外,不少來參加活動的人可能覺得有交通管制,就可以慢慢騎、在路邊停下拍照、或者蛇行,但他們沒考慮到這些行為在真正以自行車為代步工具時,幾乎是不允許的,不但造成自身的危險,還讓汽機車駕駛者對自行車騎士產生反感。
大台北地區近幾年在規劃自行車專用道、及提倡自行車活動上都有一些成效,但為了使自行車騎乘能受到城市居民更多的支持,繼續打造一個更棒的騎車環境,還是要靠自行車騎士們的努力,遵守交通規則、注重自身安全。(原刊於2005-9-18蕃薯藤運動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