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及19日是日本職棒成立70年以來,首度的罷工事件。日本職棒首日罷賽12場,初步估計罷賽損失在30億日圓以上。日本職棒球員會選擇以罷工來抗爭恐怕是很多球迷始料未及的,我不禁認為台灣職業棒球恐怕是目前全世界有職業棒球國度中,最好搞定的一個。
對於職業運動經營來說,最棘手的莫過於處理勞資問題。日本職棒罷工的導火線是起於太平洋聯盟近鐵隊及歐力隊的合併,近年來近鐵隊受到觀賽球迷銳減、球員年薪上漲,以及大阪球場高額使用費等影響,每年虧損高達四十億日圓,因此決定與同聯盟的歐力士隊合併。
兩隊的合併案在今年六月浮出檯面之後,球團不允許近鐵球員自由轉隊,職棒球員工會為了爭取工作權,不斷與球團之間進行協議,經過多次的協商,仍對於合併、加入聯盟新規定等問題無法取得共識,談判破裂,才會有這次的罷工。
而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自1972年以來,共有8次罷工事件,當中3次由資方關閉球場, 5次則是球員宣佈罷工,理由幾乎都是勞資協商破裂。特別是1994年的罷工,球員要求增加工資而發生的勞資矛盾,導致球員罷工,當時被稱爲「百萬富翁與億萬富翁的鬥爭」,在罷工3個月後,勞資雙方才有了第一次實質性交涉。
這次大罷工將前一個賽季縮短了52天,第二個賽季則少了23天,觀衆總共少看到821場比賽。直到聯邦法院作出指令要求雙方停止罷工,糾纏不休的矛盾才暫告一段落。
但是嚴重的是,94-95年球季的罷工使得從未中斷的世界大賽停賽,許多棒球迷流失,為此MLB當局想了許多因應的對策,諸如新增球隊、舉行跨聯盟比賽等,但始終不見起色,直到1998年McGwire與Sosa兩人的全壘打競賽與破紀錄之旅,才讓球迷們再度回到球場。
拿美日職棒罷工為例,勞資問題中常牽扯到的自由球員、經紀人、利潤分配或薪資上限等議題,台灣職棒目前都沒有。再者,職棒從15年前的四隊到現在的六隊,經過多次的減隊,1998年時報鷹隊宣佈解散,隔年三商虎隊及味全龍隊亦先後宣佈解散,到2002年兩聯盟合併又裁掉兩隊,至少有近百個選手遭解約,但也從沒有選手以激烈手段與台灣職業球團抗爭。
光是沒有這些勞資協商問題及衝突,不知道幫台灣職棒球團及聯盟本身省掉多少時間跟成本,所以我說台灣職棒好搞定不是沒原因的。(原刊載於2004-9-26蕃薯藤運動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