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5

如果得到金牌的是棒球

西元2004年8月27日是台灣體壇最特別的日子,短短15分鐘內產生兩面盼望超過半世紀的奧運金牌。我立刻打電話給在美國的妹妹,告訴她這個好消息,姊妹倆就像瘋子一樣在電話兩頭唱起「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冑,東亞稱雄……,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守在電視機前,看著陳詩欣接受頒獎聽著中華台北奧運會歌,流下感動的眼淚。
興奮感動之餘,卻令我五味雜陳,起因是我收到學生傳來的一則簡訊寫著:「正如你說的,台灣第一面金牌由女子選手獲得……陳詩欣……真驕傲!」,我的預言實現固然開心,證明我對台灣女子運動員的眼光,但我邊看著簡訊邊嘀咕著:要是這面金牌是棒球得到,情況不知道會怎樣?可能從此又多了一天國定假日「棒球日」、可能凱達格蘭大道被棒球迷的慶典擠爆、或可能跟現在一樣啥都沒發生。
為了不做出倉促的結論,我試著讓金牌的喜悅沈澱兩天,並跟一位資深體育記者討論這個問題,甚至還帶著電腦到金山衝浪讓自己清醒一下(其實是我愛玩啦!)。這位記者朋友提出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論點,他說棒球金牌跟跆拳道金牌最大的差別在於「含金量」的問題,將台灣人對這兩種運動的認同與情感視為含金量,而金有分純金、鍍金跟K金,那麼棒球金牌鐵定是純金而跆拳道只是鍍金吧。這個比喻的確點出兩種運動本質上的差異,發源於韓國的跆拳道對很多台灣人來說仍很陌生,除了比賽規則及進行方式不易懂,裁判公平性常有爭議也是很難吸引觀眾的原因。
反觀,棒球是台灣人一直以來的最愛,民間或政府給予的支持向來居各單項運動之冠,甚至到了一種令人嫉妒的地步。加上這次奧運是中華棒球隊暌違12年之後重返,所受到的矚目更是空前;甚至有很多企業都等著發棒球財,在奧運之前就紛紛推出棒球相關廣告及中華隊的商品,只要棒球能打進四強或者奪牌,整個市場定會跟著水漲船高,只可惜事與願違。
就在兩面跆拳道金牌出爐的同一天,中華棒球隊也從雅典回到台灣,雖然事前有人揚言要去機場丟雞蛋,後來仍有上千球迷熱烈迎接,讓雞蛋事件平安落幕。台灣球迷對棒球不忍苛責,並不表示棒球界不需檢討,這次奧運棒球其他參賽國不論是個人技術或整體實力都有長足的進步,如果以台灣目前進步的幅度,四年後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的機率只會更低。
我的言論絕對不是想抹殺跆拳道奪金的努力與榮耀,只是棒球除了是從小的記憶,也是引領我走向運動管理領域的關鍵,所以對棒球有的不是責備反而是更深更遠的期待,以棒球所擁有實質及精神上的支援,比起奪牌的射箭跟跆拳道,只能說「真是太幸福了!」。希望棒球界能珍惜台灣人對棒球的情感,讓這份認同化為改革的助力。(原刊載於2004-8-28蕃薯藤運動網)

No comments: